2024年3月13日,老挝苏州大学“中华才艺”系列课堂之手工制作又来啦。本次主讲人郭春兰带领老挝苏州大学本科生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缠花。



缠花是用丝线在纸板和铜丝扎成的人造胚架或实物上缠绕出鸟、兽、虫、鱼、花、果、汉字等的艺术品。缠花作品非常精美小巧,活灵活现,形象生动。缠花因融汇了绘画、剪纸、景泰蓝(铜丝勾绘形态)、刺绣(用线技巧)、编织(纯手工的绕线、结的方法)、雕塑(立体生动感)等工艺的特点,又被称作“立体绣花”、“线艺雕塑”、“立体工笔画”。




郭老师为学生讲解缠花的历史,介绍缠花的寓意和用途。缠花源于簪花,起于宋朝,盛行于明朝,在清朝达到顶峰。享有盛名的英山缠花基本用于人的出生、结婚、祝寿、治丧四个阶段的民俗活动,不同的缠花表达了不同的寓意。




了解了缠花的历史与独特,在郭老师的指导下,大家马上进入实操环节:制作缠花蜻蜓。缠花蜻蜓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有:铜丝、各色丝线、剪刀、卡纸。制作具体过程大致为:剪纸、缠线、穿珠和组装。整个制作过程十分考验制作者的耐心和细心。




本次才艺课堂耗时近三个小时,大家在郭老师的帮助下纷纷制做出了专属自己的彩色蜻蜓。通过这次才艺课,学生们不仅了解并亲身感受了中国非遗缠花的魅力,还锻炼了耐力和观察力。